作者: 小编 浏览: 日期:2023-11-06
黎族民间音乐十分动听,但收集、挖掘、整理等每一项工作都十分艰难。由于这些歌曲舞蹈大都散布在偏远山寨,出行不便,语言沟通不便。为了收集整理好这些好听不好懂的古老音乐,王晓平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他无数次奔波于黎族地区的深山老林,从琼中、陵水、五指山、乐东到东方、昌江、白沙,参加民俗活动,体会黎族风情。他曾三次专程前往黎族歌后王妚大的家中采访,录下大量珍贵音响和影像。他曾冒着酷暑在保亭七仙岭下拍摄珍贵的黎族乐器,甚至为一段旋律、一个节奏,与黎族歌手推心置腹,彻夜交谈,准确记录。
田野调查是提炼文化精神的必经之路,这是一种对学识与经验的考验,也是对耐受性和坚持力的考验。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说陵水县境内的山里有一个90多岁的老太太会唱不少山歌,于是就带领助手前往那里寻觅。他们开着车跋山涉水,曲曲折折,也不知道绕了多少个弯,问了多少个人,最后终于打听到老人所在的山寨位置。村干部介绍,这位老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歌虽然唱得好,但语言沟通起来非常困难。因为老人这一辈子很少离开山寨,不会讲普通话,只会说一些本民族方言。王晓平找来当地一个既会说黎族方言又会说普通话的人士充当翻译,让老人一首一首地唱起来,唱一句,翻译一句,记下一句,简简单单的几首民歌,几个人硬是折腾了一个下午才稍微明白。傍晚,当他们往回赶时,身子虽然是疲惫的,但大家心里却是高兴的。因为在这一天,又能够发掘整理出几首即将失传的黎族民歌,这对他们来说就是如获至宝。
从2014年至2016年,王晓平先后采访了数十位黎族音乐传承人,三次对黎族歌后王妚大进行详细采录,五次专门采访黎族器乐传承人黄兆安,以及黄婷丹、王进明、董建忠、符政高等众多民间歌手,录下音录像资料数万张,采访笔记近十万字。
为了发掘整理黎族传统民歌,王晓平可以说是倾尽了心力,使尽了招数。至今他仍记得,在最忙的那些日子里,有一个多月没进家门,而那时正是儿子“小升初”的关键阶段。爱人因为其他原因不在海口,没办法,他只好把儿子寄宿在学校里。别人的孩子是每周接送一次,可他的孩子只能是每月接送一次。
随着一本本学术专著的出版和一篇篇学术论文的发表,他在学术领域中取得的果实越来越丰厚,可他遗憾的是,对儿子的亏欠实在是太多,在儿子最需要照顾的时候,他却没能尽力。
在王晓平忘我工作中,海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先后于2014年11月与2016年11月,两次策划组织全国黎族音乐传承与保护学术会议研讨会。在王晓平看来,黎族音乐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保护与传承,民间和学校对此都要有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意识,面对改革开放的大格局,只有继承与保护,才能谈发展;只有政府与民间共同努力,黎族音乐才能体现其价值与意义。
海南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如何深入研究区域视野下的海南音乐文化,如何继承海南优秀音乐文化遗产,如何在传承发展中凸显特色,如何将这些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发展的新动力,这是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王晓平在教学上利用自己的田野实践成果和所在单位教学资源,努力推动海南省地域音乐文化教学,先后开设黎族民歌、黎族器乐、海南音乐概论等课程。同时利用两个重要学术研究平台——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南海音乐研究所和海南省民族艺术传承创新研究基地,积极开展科研平台和团队建设。目前已收获了一批重要成果,如《黎族乐器图鉴》《黎族民歌简明教程》《黎族合唱曲选》《黎族器乐曲选》《黎族音乐研究文选》《儋州调声研究》《琼岛乐话》等,填补黎族音乐教学和学术研究的许多空白,他们发表的数十篇学术论文,也不断拓展至艺术实践领域。正因为有一批像他这样的专家学者,海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近些年产生了一批重要艺术成果,确立了黎族音乐研究和实践在全国的地位。比如,利用黎苗音乐舞蹈元素创编、参演的艺术作品《耕海人》《黎族家园》《南海哩哩美》《新编赶鸟歌》《南海前哨》等,不断获得国家级大奖,赢得广泛赞誉。
2018年12月,王晓平着眼于海南省音乐教育现状,策划组织了“海口国际音乐教育论坛”学术研讨会,得到高度评价。王晓平认为,与国内高校同步半岛官方体育,与国际音乐教育发展接轨,海南的音乐教育事业才能为海南的发展增添文化力量。2019年,他的团队又一次聚焦海南文化产业发展,再一次策划承办“海南文创产业高端论坛”。王晓平说,作为音乐工作者,充分发挥智库作用,团结国内各界精英,为海南文化建设增砖添瓦,既是一种责任,更是一份担当。
深入研究并推动民族艺术传承发展,不仅需要长期的艺术实践和理论积淀,更需要在充分满足社会需求的前提下,深化人才培养和艺术实践的成果转化。为此,王晓平带领他的团队设计了又一个新目标,利用国家“一带一路”和建设国际贸易港的政策优势,建设以海南为中心的协同创新基地,打造“四个中心”:海南民族艺术传承创新研究中心、海南黎苗民族艺术实践中心、海南演艺产业研发中心和南海艺术教育交流中心。通过半岛官方体育海南民族艺术研究、文化产业研究、艺术教育研究和东南亚艺术研究,全面为国家文化安全以及海南文化建设,提供最新的理论依据和学术支持。
如今,在王晓平的推动与带领下,海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现已形成一批教学科研团队,涉及音乐创作、音乐研究、音乐演绎、音乐教育等领域。他们利用海南区位优势进行的本土音乐舞蹈创编、黎族音乐舞蹈传承与应用等非遗文化研究,已获国家、省部级奖励20余项。团队依托地缘优势,充分挖掘、整理和深入研究海南本土音乐舞蹈艺术元素,保护、传承和发展民族艺术,圆满完成了“黎族音乐保护与应用”“海南儋州调声研究”等一系列省级重大科学研究项目。
王晓平在海南工作,但其学术视野和教学研究没有局限于海南,而是放眼全国,在全国性学术交流中频频为海南发声。同时,为推动海南岛内外的文明互鉴和民心互通不断谱写新曲。
王晓平,文学博士,陕西渭南人。海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带头人,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南海音乐研究基地副主任兼首席专家,海南省民族艺术传承创新研究基地(省级重点研究基地)副主任,2019年入选海南省“南海名家”第一批人选,被认定为省级领军人才。长期从事民族音乐学与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