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小编 浏览: 日期:2023-11-16
打造学校美术教育特色必须将特色项目与当前社会文化主流与美术教学大纲相结合才能体现特色的价值促进特色正常健康蓬勃发展。我认为打造学校美术教育特色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师资——专业教师必须具有发展本学校美术教育特色所必备的合格的专业素质和创作能力、创新思路。
(2)思路和具体实施方案——组织者需有明确而实际的发展特色教育思路,制订短期和长期的活动规划。
(3)艺术氛围的营造——学校需要营造浓郁的校园艺术氛围为特色制造适合发展的大环境。
(5)管理和后勤保障——特色项目的开展离不开主管领导的管理和检查和督促以及后勤部门的支持。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形成特色的前提条件。学校应根据现有师资优势,选择一种较单纯的艺术项目作为突破口,再结合各个教师的专长分组培训学生,形成一专多能、百花齐放的局面。这样既能有效利用教学师资,尽快突出特色。比如根据我校现有的师资来看在绘画方面有突出优势,可以成立绘画特色组,具体设想见表1。
(1)要在校园醒目的位置设置展示美术作品的橱窗,展示学生新作品公告获奖和发表作品信息,每1月更换一次。
(2)在较宽的教学楼走廊和楼梯转弯处装饰师生优秀获奖作品并标注详细资料。
(3)在学校、教学楼、科技楼、体艺馆宿舍大厅装饰制作体现教学功能的大型美术作品。
(4)全校教师要支持、引导学生热爱美术。学校要多组织师生积极参加美术竞赛活动,并要力争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媒体的宣传,共同营造学校美术氛围。学校要开辟专门的美术教室、陈列室供师生学习观摹和交流。学校还要注重对美术名牌生的培养,把培养名校美术生当作与文化类名牌大学同等重要的工作来抓,我县铜中09级学生考入清华美院的经验证明,美术生冲刺清华、央美等名校,是培养优生和提高学校知名度的一条捷径,具体的设想是每届在高一、高二学生中挑选成绩在500分左右的热爱美术的学生2-3人成立培优小组,学校领导和教师组成培优管理小组共同负责美术培优生的管理、培训、后勤工作,从学生的专业培训,文化课的安排考试信息和培训教师经费等全面负责,逐步培养名校学生,提升学校特色档次。
在宣传上,学校要安排专人对学校的美术活动和创作成果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多与主管部门和外界交流,了解美术教育现状,通过媒体宣传报道,让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了解学校的特色宗旨,支持学校艺术特色发展,让校园艺术特色之花永放异彩。表1铜梁一中营造校园艺术氛围打造学校艺术教育特色设想特色项目目标学生来源和时间安排辅导师资后勤主题性绘画组创作内容包括:
短期目标(一年):参加市县经常举办主题性竞赛,如科技绘画展、改革成就展等
长期目标(三年):培养具有一定创作能力的老师和学生并推出作品并逐步学会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如油画、国画、版画等。
最终目的:使学校在这个领域内有较高的知名度和优异的竞赛成绩,打造县市独一无二的绘画特色。高一、高二选15名有美术基础的学生,每周1-2个晚自习辅导,每月出一件作品。原则:教师推荐和学生自愿的原则。装饰性绘画组创作内容包括
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先后荣获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省文明单位、徐州市文明单位标兵等一百多项殊荣,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办学,实现学校超常规发展”的办学思路,贯彻“面对现实,正确定位,抓住机遇,开拓发展,争创一流”的工作指导思想,分阶段确立奋斗目标。学校领导班子廉洁自律,学校领导班子运作和谐、气氛良好,决策领导水平不断提高。学校坚持师德为首,业务为本,创新为源,逐步建立了一支爱岗敬业、乐意奉献、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形成团结和谐的良性竞争氛围。同时学校立足教科研兴校,目前学校有研究课题7个,其中有省级及以上课题2个,市课题5个,多次被中央教科所评为“教育科研先进学校”。学校还制作了校园网页,实现资源共享。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不断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半岛官方体育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落实六项内容、加强五项教育、突出三个标志。“六项内容”包括:加强理论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充分利用、开发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深入开展理想、伦理道德以及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继续深化中国近代史、基本国情、国际形势教育;强化民主法制纪律教育。“五项教育”包括: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艰苦朴素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基础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三个标志”是:注重效益、注重实践、注重创新。
1、加强师德建设。学校重点加强法律法规教育,依法施教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一观,弘扬教师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的优良传统。
2、加强对学生的基础道德教育。主要表现在每周一次的国旗下讲话,每月至少一次主题班会,每两周一期黑板报新鲜美观、有思想、有内容等几个方面。
3、努力形成良好的校园德育工作氛围,坚持领导牵头全员参与,全面落实学校党支部、校长室切实加强对学生德育仁作的领导和指导,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定期开展德育研讨会,形成了良好的校园德育工作的氛围。每学期召开2次家长座谈会,举办2期家长学校,听取他们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反映和要求。班主任老师的家访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4、深入开展以“六爱四评”(爱党、爱国、爱学校、爱师、爱生、爱自己;评文明班级、先进班组,评文明学生、三好学生,评文明职工、先进个人,评先进教研组)为主体的各项评比活动,还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十佳学习标兵、卫生标兵、文明学生标兵评选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全校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英才中学以高质量教学为主线,本着“办规范加特色学校,育全面加特长人才”的办学原则,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培养学生优秀的个性品质――勇敢、顽强、团结、向上;为国家培养大批的体艺人才,以体育精神和艺术魅力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
英才中学是一所省级现代化示范初中,恪守“管理追求卓越,教学追求优秀”的理念,为体艺工作搭建了很高的平台。每学期为学校设立体艺活动专项资金每年50余万元,购置了音乐(铜管乐器、民族乐器等)、美术(石膏模具、静物、画具等)、体育等艺术教育器材,配齐了音乐专用教室、美术专用教室和各类器材室、训练室,以及50多个高标准、多功能的多媒体教室。每周体艺课落实到位,开齐开全相关课程。
学校建立了特色教育领导小组,建立和健全了各种学校体艺工作制度,努力实现“全面加特长”的教育宗旨。学校多次承担区级以上教学观摩活动,参加各级各类专业基本功大赛及艺术竞赛、作品展览和文艺演出活动,承担了多项市级教育科研课题并顺利结题。多年来,学校被省、市、区授予体育传统学校和艺术特色学校。
体育老师要认真落实教学工作计划及课余训练计划、学期学年体艺活动计划。每天认真落实阳光体育、“两操一活动”:每班每周认真上好三节体育健康课;每学期组织一次田径运动会,每年抓好一次体质健康检查;每年一次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为了全面展示学校的艺术教育成绩,学校每年举办艺术节专场文艺汇演,通过体、音、美教学及实践活动强健了学生体魄,提高了学生的体育、艺术素养,陶冶了学生的高尚情操。
十余年中学校保持和发扬英才中学的优良传统,狠抓德育管理。做到严细实,规范之中显特色,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1、生态体验式德育的魅力。从2009年起,学校申报“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生态体验式德育的案例与问题研究课题”。学校深切感受到:这一课题是一种全新的德育教育模式,它能够唤醒学生内在的道德良知。通过实施“生态体验式德育”课题来解决社会大环境对教育的影响;解决教育大背景对教育的影响;解决班主任专业化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解决学生思想道德存在严重危机;解决学校教职员工年龄偏大,活力不足的现状;解决学校德育资源零碎,分散,未成系统的局限,形成德育合力。
2、以生态体验德育资源为基础,通过开展系列活动,让学生感受生态体验式德育的魅力。通过军训,强化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同时使学生感悟了军人的作风,增强了集体主义观念,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身体素质、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协作精神等方面得到全面锻炼和提高。为迎接第26个教师节的到来,各班同学手制爱心卡片赠与老师,寥寥数字将感恩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学科学习中,要充分发掘教师内在的道德潜能,在教学中遵循平等、尊重、公正的价值导引,以此促进学生对教师及学科的情感认同,从而使课堂教学与学科教育焕发出生命的光彩与人性的魅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坚持每周国旗下教育活动和班团队日常规教育活动,定期组织学生观看优秀影片;坚持开展好禁毒、安全、法制教育,通过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学校本着“教学高质量,人才高素质,学生有特长,办学有特色”的思路,构建了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人才成长“立交桥”,邀请外籍教师等著名专家、作家、学者和教授、艺术家来校为师生讲课,提高了办学品位。中华儿女杂志社、人民日报、徐州日报、徐州电视台、全国中学生杂志社,淮海信息等纷纷介绍英才中学的办学成果徐州市副市长及市教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领导都对学校的改革和发展给了允分肯定。
几年来,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素质教育硕果累累。将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并围绕这一中心,高标准、高起点地抓好各项教育管理工作,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连年中考综合评比稳居全区第一,重点高中升学率全区第一,特别是2003年学校学生共有2733人次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以绝对优势在省市区名列前茅。
3、立足课堂教学改革,抓好集体备课,使英才中学教学模式初现雏形。我们努力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大力推行合作式、小组讨论式和探究式学习方法努力让课堂活起来。通过活动,我们把成功经验向全校老师推广,不足之处探讨研究,逐步修正。学校学科带头人还受邀到区内兄弟进行公开课展示,加强了区内课堂教学的交流,进一步促进了学校课堂教学的提高。
素质教育在当今社会发展的环境下,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自身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必然结果。在全球化与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处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个历史性的转变中。
但是以往在农村学校里,艺术教育的发展碰到了很大的阻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经济因素的制约;(2) 人们观念的滞后;(3)音乐师资缺乏且质量甚忧。
在这几年中,随着我们柳州地区的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长对孩子们的全面发展也有了新的认识。然而,怎样创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特色呢?首先,我们都必须坚持贯彻素质教育的基本方针路线,艺术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充分挖掘每个人的爱乐天性和习乐潜能,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个人的艺术兴趣与爱好,并使其逐渐提升为一种稳定的、持久的心理品质,成为一种生活的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从这个角度来讲,培养学生艺术兴趣已不仅仅是为了获得艺术学习的动力,其本身就是一种目的,是一种反映在情感、态度与价值层面上的具体目标。因此艺术教育也是素质教育范畴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成立了校长任组长,副校长、教导主任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和体艺等教研组组长为组员的工作指导小组。校长、副校长负责制定《创建特色学校远期工作规划》《近期工作目标》。如我们的特色创建工作全程分为“筹备启动、实施提高、完善达标”三个阶段。
1.主动积极地向教育局、联校、村支两委汇报有关“特色创建”工作精神和我们的创建思路、计划,争取得到领导们的关心支持、业务指导甚至经费投入。
2.认真宣传动员,使全校师生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的、齐心协力,确保创建工作各阶段目标的顺利达成。
3.向家长、民间艺人、社会各界广泛宣传,以建构“学校教育为中心,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特色艺术教育结构体系。
发挥社会力量,筹集资金,为农村学校购进一批相关的艺术教育书籍、音像、以及艺术类教学设备等,不断优化与丰富农村学校的教育资源。
学校为学生搭建展示才艺的舞台。每学年都举行中小学生书画、手工剪纸、器乐、声乐、舞蹈等比赛,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艺术气息。学生为全校师生、家长展示自己的艺术才能,学生在展示中得到锻炼,学校艺术特色也得到社会家长的认可。
学校的长远发展与否,关键在于如何加强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如何优化学校教学理念、管理理念的发展。学校经常组织艺术组老师外出交流、学习,不断吸收外校的艺术教学特色,从而提升学校艺术教学水平。
由于城市教育、经济发展很快的环境下,各方面的信息传递也快、师资力量强,我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农村学校结成帮扶对子相互交流。农村学校可以借鉴城市学校的教学管理、师资配置、教学方法等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因为艺术教育是创造性很强的艺术途径之一,又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作为艺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努力地去为学生创造机会和外界进行文艺活动的交流,艺术也是一门多元文化,不能独立而存在,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吸收不同地域的优秀文化,同时促使艺术教育在城乡学校教育中都能得到平衡发展,使素质教育真正走上正轨来。
学校以积极开展舞蹈艺术教育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成立艺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自上而下的艺术工作管理体制,把艺术工作纳人学校中长期规划,认真贯彻落实各级艺术教育的法规、制度及方案,健全管理、激励制度,分管领导定期对各项工作的落实进行跟踪督促,并总结反思,不断整改进步。针对舞蹈艺术教育,学校坚持做到“一个保障两个优先”:保障舞蹈教学经费,优先安排专用舞蹈教室,优先选拔舞蹈苗子,并逐年加大设备、服装、道具等的投人。
艺术化的校园环境是艺术教育的隐形课程。学校合理利用空间布局绿化、美化、净化操场、教室、走廊等,特别对舞蹈、音乐专用教室进行个性化装修、艺术化渲染,同时分楼层介绍舞蹈家、音乐家、世界名曲、传统艺术项目,悬挂标语,还设立了艺术特色专栏、活动剪影及作品展示区,校园内处处体现着艺术气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在学科课程方面,学校严格执行艺术教育课程计划,在“开全、上足、教好”上落实管理措施,杜绝停、占艺术课现象,确保艺术课程开课率100%,让每一个学生在课程中获得艺术的快乐,获得尊重、关怀、合作、分享等体验,促进学生艺术个性的完善与发展,从而更好地为发展舞蹈特色项目奠定基础。
学校音乐组教师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曾荣获市先进音乐教研组称号。学校根据教师素质及特长安排工作:蒋志华老师负责合唱,雍玉老师负责器乐和声乐,胡琦琦老师负责舞蹈,吴颜言老师负责舞台表演、协助声乐及舞蹈。
积极选派艺术教师外出参加各类培训学习,教研组坚持“四个一”:每周一次专题集体备课,每月一次学科研讨,每学期每人一次研究课,每年负责组织一次学校大型文艺汇演等。学校还经常创造各种条件为舞蹈特色教育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如走进社区、走进军营、走上社会舞台展示舞蹈成果、交流经验,邀请专家、家长、新闻媒体走进校园观摩舞蹈教育开展情况,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升教师的舞蹈教育水平。
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学习及比赛,注重个人素质的不断提升。针对舞蹈特色项目,胡琦琦老师除完成教学任务,还获得了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教师资格证,在桂林市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中荣获全能二等奖,市小学音乐教师优质课竞赛、音乐教师评课议课一等奖,作为桂林市骨干音乐教师送课下乡,还多次获得舞蹈优秀指导奖;雍玉老师荣获秀峰区音乐教师技能比赛一等奖,市小学音乐教师评课议课比赛二等奖;蒋志华老师荣获桂林市优秀音乐教师及秀峰区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二等奖,在全市音乐教研活动中执教的公开课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吴颜言老师刚来一年,也相继参加了合唱、群舞、基本功等比赛,并获好成绩。
为了打造艺术教育舞蹈特色项目,学校安排胡琦琦老师负责学生舞蹈队的日常工作。在班主任的配合下,胡琦琦老师在各班精选舞蹈苗子组成“小飞凤舞蹈队”。
教师经常结合课本内容向学生介绍舞蹈知识,组织学生观看少儿、成人的民族舞蹈录像,利用日常工作中的点滴机会跳上一段让学生欣赏,组织学生参加班级、学校、社区、城区、市级展示、比赛,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信心。
“小飞凤舞蹈队”根据学生年龄分组采取三步教学:舞蹈基本功训练一舞蹈组合学习一形成舞蹈优秀作品,这使学生训练按舞蹈的规律循序渐渐。经几年努力,“小飞凤舞蹈队”拿出《乒乓小蚂蚁》《丰收乐》《夏日里的滴滴调》《喜鹊喳喳喳》《舞起幸福鼓》《月狐》等优秀舞蹈作品。
成立学校竹竿舞、啦啦操等多门类舞蹈艺术社团,因地制宜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组织学生自主选择活动项目。社团活动做到时间、场地、对象、教师“四落实”,计划、内容、组织、讲课、检查、考评“六到位”。为丰富舞蹈形式,传承民族文化,学校还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彩调、桂林渔鼓引进校园,开办学社,邀请传承人及专家为学生授课。
学校为学生搭建施展艺术才华的舞台,使艺术苗子脱颖而出。结合儿童节、国庆节等重大庆典活动展示,开展全校性的“六一”大型文艺汇演、“庆国庆”歌咏比赛、特长生个人才艺展示音乐会、学社成果展。开辟“竹艺舞台”,利用课间活动给更多学生展示风采的机会,很受学生欢迎。带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舞台,向社会汇报艺术教育成果,参加地方组织的文艺活动,把学校舞蹈教育成果推向社会
学校将舞蹈教学渗透到平时的教学当中。由舞蹈教师专门编写适合全体学生学习的《舞蹈人门》,要求音乐教师利用音乐课每学期给学生上至少两节舞蹈课,学习基本的舞蹈动作、了解舞蹈知识、学会欣赏舞蹈艺术。学校倡导“青竹文化”,推广竹竿舞,还编写了《竹竿舞》教材,介绍竹竿舞的基本步伐,打竿、跳竿的花样变化。
学校通过面向全体学生的自编舞《阳光礼仪舞》、武术操《竹韵·武魂》、竹竿舞、板鞋舞、啦啦操、彩调、渔鼓等舞蹈艺术形式,有效地将舞蹈教育与培养学生兴趣爱好、行为习惯、文明礼仪等内容有机结合,达到了让舞蹈教育适应学生身体和心理发育特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目的。
学校广泛开展舞蹈艺术教育活动,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舞蹈表演或鉴赏水平,主要做法如下。每天“一舞一训”:周一、周三、周五跳《阳光礼仪舞》,周二、周四跳《竹竿舞》,大课间舞蹈特长生基本功训练;每周“一活动”:“小脚丫艺术学社”活动;每学期“一专题教学两节课”:由专业特色教师对全校师生进行一次舞蹈教学,由音乐教师利用音乐课给学生上舞蹈课;每年“一比赛一展示一讲座”:全校性舞蹈比赛、“小飞凤舞蹈队“汇报展示,请专家面向全体师生进行艺术讲座。
长期的教育实践和学习研究,使我们认识到:学校教育不是只有上大学才算是成才,不是只要高分就是素质,而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和谐的发展。艺术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审美能力,更能使小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就艺术教育本身而言,我们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教育,我们的培养目标必须十分清楚:通过艺术教育,拓宽艺术视野,陶冶情操,提高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和谐地发展。
近几年来,我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学校管理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注重硬件投入的同时,更注重软件的建设。学校始终把各项艺术活动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各项重大艺术活动都做到面向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感。
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学校成立艺术教育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挂帅,教导主任具体分管,严格按国家课程计划,开设艺术类课程,开齐开好音乐美术课。在此基础上,我校又结合实际情况,以书法特色办学为突破口,努力创造条件,认真实施三年规划,三年目标是:一年见成效,二年出成果,三年创一流。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使学校的书法教育走在全省的前列。
规范办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发挥师生特长,培养多层次、多类型人才的基本保证,也是一所学校立足于社会、服务于社会的需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要培养合格十特长的学生,就必须创办规范十特色的学校。
(一)抓好课堂教学。40分钟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抓好课堂教学是一个学校抓好教学中心工作的关键所在。首先学校在抓好音乐、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时,主要是通过教研课、示范课、汇报课及说课、上课、评课等比赛来推动教改。在教学中,教师改变了“教师教歌,学生学歌”、“教师板画,学生学画”的单调的做法,把游戏搬进课堂,把器乐引进课堂,使学生乐学、爱学、会学。其次,我们还加强学科间的联系,拓宽教学之路。艺术教育不只是几位音美教师的事,而是学校的要事、大事。我们组织其他学科的教师与艺教老师一起深入钻研教材,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设计教案,做到教学环境优美化,教学手段艺术化,学生学得实,学得活,切实提高艺术教育质量。
在音乐课中,采取“听、唱、奏、赏、动”的愉快教学法,“听”引导学生专心听音乐;“唱”指导学生把歌唱好唱准;“奏”让学生参与各种表演歌曲乐曲的活动;“赏”让学生欣赏大量的中外名曲;“动”让学生通过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形象。在美术课中,让学生“听乐曲,想意境,玩玩画画,剪剪贴贴,”把音乐、绘画、工艺融为一体,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语文、思想品德等课中,配上录音,录像、图解、小品等,以优美动听的旋律,新颖的艺术构思,娓娓动听的朗读,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会课文的内容,懂得语言美、行为美。在体育课,让学生自编蛙跳、划船等动作,矫健的姿态,敏捷的动作,再配上优美的音乐,再加上队形变换,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乐感,又给人以美的熏陶,美的教育。
艺术课外活动是艺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在要求上好艺术类课程的基础上要求教师带好艺术课外活动。充分协调好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的关系,调动各方面有利因素,使艺教活动丰富多彩,扎实有效。
1、开好艺术教育活动课。我校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提出不同要求,安排不同时间,并定期交换授课内容,全校学生100%参加,做到目标明确,措施落实,评价完善。确保时间、地点、人员到位。
2、给学生搭舞台,为他们实现自我价值创造条件。艺术教育的源动力来自于兴趣,因此,兴趣的培养成了艺术教育的关键。我校努力创造条件,创造机会,让更多的学生能参加各种艺术类社会活动,如艺术比赛类:乒乓球赛、钢琴比赛、美术比赛、书法比赛等,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展示才华的机会,在社会活动中实现自我价值,增强自信心,激发动力,培养兴趣。在去年寒假,我校有11名学生到赤岸乡村进行写春联活动,加深对生活的认识,拓展生活经验,体验生活乐趣,社会反响好。
3、定期开展活动活动。学校定期举行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绣湖书艺节等,形式各样,内容丰富多彩,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并让学生觉得有努力目标,有兴趣。
4、活动面向全体。为使全校学生能歌善舞,达到艺术育人的目的,学校还不定期的开展一些大型的集体舞,团体操表演、十岁生日晚会等活动,让学生全员参与到活动中来,使每个学生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受到美的教育。
5、强化渗透。把学校教育的各个层面,各个部位融进艺术教育,让学生置身于一个浓厚的艺术气息的大环境之中,如绣湖之声、红领巾广播、文化走廊、队报编写、班队活动等等。
6、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艺术教育得以开展和深入的重要保证。学校的教育要得到家庭教育的支持,特别是艺术教育的深入开展,更应得到广大家长的支持。因此,我校的许多艺术教育活动都请一些家长参加,如在体育艺术节中安排一些家长参加的项目,在绣湖书艺现场比赛中安排家长来校参加书法现场比赛,以便得到家长的重视和支持。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学校先后获省书法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少儿书画比赛优秀组织奖、义乌市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首先抓好艺术教师队伍。谁拥有一支一流的教师队伍,谁就拥有高水平的教育。我校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以确保艺术教育的质量。
我校不仅配足了教师,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教师的素质。现在学校艺术组6位专任教师,年龄结构合理,实力雄厚。其中省级名师培养对象、省教坛新秀2名,市四级评优获得者2名,学科大组长1名,省级书法教研会会员4人,省青年书协会员3人。今年,我校的体艺组被评为市先进教研组。可以说,这是一支锐意开拓的艺术教师队伍,老师们不但善于上好每节课,还善于传播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思想,多次在市以及省级开课。撰写的论文,制作的课件多次或省、地、市一等奖。为提高师资队伍的业务素质,学校首先坚持扎扎实实抓好教研活动:
(1)备课组试验课,一节/每人、每学期。(2)校级专题研究公开课(二次/每学期、学科)。(3)青年教师会课(一次/每学期)。(4)课题研究专项调查课(周/一学期)。(5)师徒互访课。(6)行政随堂听课。(7)送教下乡课。(8)示范观摩课。
其次,练好教学基本功。实施素质教育离不开教师扎实的技能基本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更离不开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艺术教学更是如此。学校组织教师练好“三笔两(画)话”的同时,还加强艺术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和考核。
另外,制度完善,奖惩分明。完善的制度是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学校的每一项艺术教育活动,都将责任落实到具体某个人,并且负责到底,以便奖惩。对各级各类的艺术类比赛成绩,都有详细的奖励标准,使学校的每项艺术教育活动都能顺利进行。
还有,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我校现有艺术教育类省级课题2个,通过收集资料、调查实践、分析比较等方法,有条不紊地开展实验与研究,使教师的教学观念有了较大的转变。
第二支队伍就是班主任队伍,学校的每项工作都需要班主任去落实,需要班主任的支持和配合。我校一方面加大培训力度,明确职责。另一方面完善对班主任的考核制度,确保学校各方面工作地顺利开展。
第三支队伍就是特长学生队伍。抓好这支队伍,可以以点带面,使学生学有榜样、学有目标。对特长学生学校予以优惠政策,给他们提供舞台,让他们参加活动,增长才干。在期末评选先进时,增加“才艺奖”的项目,以此鼓励。
我校的艺术教育,经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虽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但是与许多兄弟学校相比,乃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去努力、去思考、去研究。
一、艺术教育思想观念还要进一步更新,特别是学校的书法特色办学,应全校各科教师思想统一,齐抓共管,互相配合,进一步树立为了学生终生发展的观念,营造全面育人的氛围。
二、进一步提高艺术类教师的素质,学无止境,只有一流的师资,才能培养出一流的学生。
三、加大艺术教育经费的投入,改善艺教硬件设施,加大对书画室、音乐室的投入。
当代法国大学的艺术教育不仅非常关注学生在艺术实践中的积极性,而且非常关注学生在艺术实践中的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积极地引导全体学生融合到全部艺术教学阶段,在其中“理解”和“领悟”艺术内涵,启发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水平和艺术精神。
与实践密切结合 法国大学的形式主要包括高等专业学院、高等应用艺术学院和高等美术学院。高等专业学院的学制为4?5年,主要为社会培养视觉艺术家、艺术创作家以及艺术专业人士。高等专业学院的艺术教育非常关注理解和实践的密切结合,采用了多种媒体的创造形式。在法国的高等专业学院中,造型艺术的大学生占有60%的比例,实用设计和传播专业的大学生占有40%的比例。各学院应该尽量为学生在各种艺术展览中提供不同形式的支持,例如:为学生供应不同类型的包装材料,为学生的作品运输提供相应的交通工具,为学生作品的展览提供一定的资金资助等。
严格的人才选拔制度 高等专业学院在选拔学生的过程中非常严格,并且在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也比较规范,高等应用艺术学院的学制为2~5年,在招生过程中执行的选拔机制非常完善,制定了科学的评分标准,科学的评分标准能够保障艺术院校选拔到合格的艺术人才,评分标准非常细化,从学生的艺术创造力、艺术表现力和艺术领悟力等方面对其进行深入地评价,从而保障了选拔的有效性。
关注艺术发展趋势 艺术教育是社会文化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法国的艺术教育非常关注和社会的联系,非常关注艺术的发展趋势。法国的一些艺术院校除了正常的教学,还经常进行艺术活动,探究艺术理念,同时将各种艺术信息传递给学生。法国大学将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主要关注学生艺术观念的深入研究以及学生艺术潜力培养的开发上,并且设置相应的课程、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讨论会及邀请知名艺术家来校讲学,以此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激发其艺术思维,提升其艺术涵养。
强调以人为本,艺术教育生活化 法国艺术教育把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作为学校艺术教育目标。法国大学进行的艺术教育,并不是完全以打造艺术家为目的,而是为了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情操,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创造意识,从而有利于学生未来的持续发展。
总之,法国艺术教育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和完善,以宽容的心态接受了当代的艺术,并且在艺术规律的指引下不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最终的目的,超越了艺术精神。
1996年国家教委制定了《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文件中提出:“高校的艺术教育是要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提高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开阔视野、拓展思维,使其心身都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发展。”但从目前来看,我国高校艺术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着对其重视不足、定位不当、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落后等问题,极大地制约了高等艺术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学习借鉴法国高校艺术教育的特色,对提升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水平将大有裨益。
加强对艺术素质教育的关注 学校首先改变过去的艺术教育观念,加强对艺术素质教育的关注,不断领悟“美育”的基本内涵,强化“艺术教育”相关工作的实施力度,从思想角度关注艺术教育的实际工作。凭借不同形式的传播媒体形式为广大学生与教师提供和“艺术教育”相关的信息,提高学校师生对艺术素质教育的认识。同时,利用不同形式努力创造校园艺术教育的良好环境,促进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
关注美育教育的实质和价值 美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对艺术教育实质和实际价值进行关注,具有将美融入到内心的作用,艺术教育有利于学生美感的产生,并且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态,同时能够潜移默化的过程得到陶冶和沉浸,从而一步一步地实现学生心灵层面上的升华。例如,音乐教育属于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的目标就是能够使学生塑造出完美的人格,这也正是音乐教育的深层次含义,能够体现出音乐教育的价值所在。简而言之,音乐教育能够体现通过情感提升学生的真善美,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能够潜移默化地实现影响学生审美情操的目标。
将艺术课程引入通识教育中 在学习艺术课程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对不同艺术手段进行深入地剖析,同时进行批判性的讨论,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所以,我国高等院校应该将艺术课程融合到高校的通识教育之中,从而能够突破过去的专业和学科之间的范围,帮助学生进行跨专业和跨学科的课程学习,为其选择艺术教育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密切结合的艺术教育体系 针对各类高校的实际情况,把艺术类课程作为大学生通识教育的必修课,内容涵盖所有艺术教育科目,包括舞蹈教育课程、影视教育课程以及美术教育课程等。同时,在艺术教育课程模式层面,应该坚持艺术教育多样化的基本内涵,反映高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发展特征,从而让大学生能够深刻地领悟艺术的真谛。
实现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紧密融合 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大学的艺术教育必须为全体学生提供服务,通过艺术教育能够实现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生活情绪的目的。目前,信息技术正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大学的艺术教育应该和科学教育紧密地联系起来,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应该密切配合。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科学家应该掌握一些艺术,艺术家同时要懂些科学。科学家获得更多的艺术,能够得到更多的灵感,提升人生境界,从而可以实现事业的成功”,“科学和艺术同时兼顾才能使工作顺利进行”。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教材绝大多数都选用的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系列教材。该系列教材是供在校大学生使用的一整套有关艺术鉴赏及审美的教材,内容涉及到音乐、美术、影视、戏剧、舞蹈、书法、戏曲等多个领域。该系列丛书内容丰富多彩,设计科学合理,能够较好地实现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教学目的。但是,受篇幅所限,该系列丛书中更多地是介绍艺术发展历程,其中选取的是我国著名的音乐、戏剧、舞蹈、美术的种类进行了介绍和分析,而对于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教育内容却只是一语带过,有的甚至只字未提。这使得大学生无处接受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教育,也无法了解、认识和学习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内容。
要改变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不足之处,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高校应该在教育意识上充分认识到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教育内容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中的价值。一般而言,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教育内容对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教育内容有利于增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地方特色,有利于学生深入地了解其就读的高校的地域文化特点,也有利于高校所在地的地域文化得到充分地传播。第二,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中增加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教育内容有利于丰富我国艺术教育体系的内容,有利于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艺术得到发展和传承。
那么,高校应该如何改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不足之处,又该采取何种方式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来补充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教育内容呢?笔者对此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一、高校应为实现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中补充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教育内容的目标配备相关师资
目前,在高校担任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大多为高等院校艺术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他们接受过正统的艺术教育,拥有艺术专业的高学历,然而,不容忽视的是,他们接受教育的地点和传授教授的地点很难得到最终的统一,有许多教师都会因为各种原因离开其所就读的高校。而他们所接受的正统教育中也并不一定包括其工作所在地的地方艺术。因此,若要实现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中补充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教育内容的目标,高校就应该为此配备相关教师,如,聘请高校所在地的地方性艺术团体中具有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的专家、资深演员、当地的知名艺人来学校为学生做短期培训,通过开办主题讲座的形式来丰富当前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中所缺失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教育的内容。这一形式一方面有效地缓解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师资数量有限和学生日益增加的对艺术教育课程学习需求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也能够避免高校所面临的人事编制有限的问题。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该方式既能够让学生接受到十分地道的地方性艺术的熏陶,也能够让各高校所在地的地方艺术得到有效传播,拓展了其传承空间。
一般而言,学生在就读的高校中需要生活,学习的时间为四到七年,甚至更长,应该说在其学习的本专业的课余时间,他们是有着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亲身了解和接受高校所在地的具有地方性特色艺术教育的。因此,了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接触和接受到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教育内容,高校应该集思广益,积极地为学生们创造学习环境,提供实践机会,搭建交流平台,对此,置身象牙塔的高校管理者可以实施“请进来”和“走出去”的举措。所谓“请进来”即:在校内与校外之间搭建地方艺术文化的交流平台。高校可以定期邀请地方艺术团体来学校开展地方艺术展演或地方艺术作品的展览等活动,为学生近距离地接触民间艺术创造机会,使其能够将平面的书本知识和立体的艺术视觉、听觉效果紧密联系起来,能够真正感悟到地方艺术的独特魅力。
所谓“走出去”即:为学生搭建展示其自身对地方性艺术学习成果的平台。因为艺术教育工作是一项与艺术实践活动息息相关工作,无论书本上的文字多么流畅,无论教师口头表述的语言多么精彩,也无论教学课件的内容多么丰富,都无法替代学生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和亲身参与的学习过程。学生也只有亲手制作民间雕塑,亲自学习演唱民歌,亲临其境,才能真正体验到地方艺术的高妙之处,才能够将此作为其一生的珍贵记忆保存、传颂,而具有地方性特色的艺术才有可能得以传承。因此,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课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亲身参与到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创作活动和艺术演出活动之中,以此提高其学习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中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教育内容的兴趣。
综上所述,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教育内容是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公共艺术教育工作中完善该项内容将有利于我国高校的艺术教育工作保持可持续发展状态。
本文为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2年度(高校)研究课题《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如何彰显地方特色》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CG375
1、曾繁仁,现代中西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比较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王庆华、 刘振球,实践、兼容与参与——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建设的创新思考,[J],艺海,2010(1).
3、蔡岳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反思与对策,[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2).
4、杨俊梅,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建设实践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8).
从世界大学的总体发展现状看,公共艺术教育在西方很多大学已经十分完善,具体实施形式有如下几种:开设艺术课程、组建艺术社团、举办艺术节、设立艺术博物馆等。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简称MIT,即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自20世纪40年代起,正规的艺术课程纳入学科体系已有60多年的历史,开设有视觉艺术导论、艺术史、现代艺术和大众文化、西方音乐、和声与对位、爵士乐等15门课程。英国牛津大学的业余艺术社团多达一百多个,涉及各种艺术类型,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哈佛大学设有3所艺术博物馆,是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实践基地[1]。
中国大学的公共艺术教育始于清末民初,改革开放后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废科举”兴学堂,新成立的大学堂参照西方,开始发展公共艺术教育,如北京同文馆、两江师范学堂、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等,设立“图画手工科”。民国时期大学公共艺术教育有了更进一步发展,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公共艺术教育最具特色。蔡元培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提倡美育,他在全校亲自开设《美学》课程,并积极支持设立画法研究会和音乐研究会等公共艺术社团[2]。清华大学常年开设“昆曲与绘画”课程,根据1926―1937年国立清华大学时期,全校开设课程门次数的统计,1929―1930学年度,1930―1931学年度,全年开设“昆曲及绘画”课程3门;1931―1932学年度,1932―1933学年度,全年开设“昆曲及绘画”课程2门次;1935―1936学年度下半年开设“昆曲及绘画”3门[3]。改革开放后,中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线年清华大学最早设立公共艺术教研室,成为“”以后最早面向所有学生开设艺术课程的学校。此后随着教育部一系列指令性文件的相继出台(详见下表),如《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等,尤其是2006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指出了公共艺术课程是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在全国高校得以全面开展。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办得十分有特色、有实效。以开设艺术课程为主,并积极成立艺术社团,定期或不定期通过艺术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公共艺术教育,每三年举办一次的全国大学生艺术节更是中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的亮点[5]。部分国家重点大学,其公共艺术教育得到高度重视,发展较好。如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开设40门课程,覆盖了音乐、美术(视觉艺术)、舞蹈和戏剧四大类,每一类课程又兼顾了基础知识与名作赏析、艺术实践与表演、艺术美学三个层面,要求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选修13个学分的人文科学与文化艺术类课程才能毕业[6]。综观全国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尽管在教学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总体现状仍不乐观,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广义的艺术教育。教育对象为非艺术专业的全体大学生,教育目标是提高艺术素养,不是培养艺术家,很多学校的师生从观念上对其不够重视。
大多数高校没有专门的公共艺术教育教师,由艺术学院教师兼职,或者聘任校外专业教师兼职,专业教师擅长技法教学,达不到侧重人文素养和人文价值的公共艺术教育教学的要求。
自2006年教育部公布了高校应开设公共艺术课程的相关文件后,全国大多数高校陆续开设了相应的八门课程,但普遍存在教学内容单一半岛官方体育、特色性不明显等客观问题。教学内容是教学的关键,从目前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所反映的情况看,普遍感觉课程内容单一枯燥,或者存在教学内容太过专业,没有突出“公共性”,与学生预期的教学内容有较大落差。
就学生而言,部分学生眼中视公共艺术教育为“鸡肋”,存在学生选课只为拿到学分的普遍现象,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较差,兴趣不高。
鉴于公共艺术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学者们进一步反思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体系构建问题,结合地方大学的教学实际,构建具有区域性特色的大学公共艺术教育成为主流趋势。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资源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需要传统文化、民间文化、地方文化等多元文化源泉的滋养。公共艺术教育课堂作为艺术文化播布的重要阵地,把地域性艺术资源运用于公共艺术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技法实践中,一方面使地方艺术资源可以进一步得到传承,为地方文化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前景,另一方面使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学内容更丰富,提高学生兴趣,从而推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首先,国家教育政策注重地方艺术资源引入大学公共艺术教育课堂。《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指出:“艺术教师应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艺术教育资源,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学习和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形式的现代化、多样化,拓展艺术教育的空间,提高艺术教学的质量。”2014年《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艺术课程”。该文件指出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应有自己的发展特色,积极开发各地区的区域性艺术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课程,这为地方艺术资源引入大学公共艺术教育体系的区域特色性建构提供了制度保障。
其次,中国区域广阔,历史文化悠久,通过近些年对于各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地方艺术资源丰富。以河北省为例,其依托燕赵传统文化,拥有丰富悠久的地方艺术资源,目前所收录的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艺术文化资源多达290余项,涉及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各艺术门类,为公共艺术教育区域性特色构建提供了丰富资源。多数的民间传统艺术目前普遍面临因缺乏有效的继承和保护,逐渐濒危甚至消亡。通过把民间艺术融入课堂,有助于大学生建立起本土区域文化的高度认同感,使大学公共艺术教育成为民间艺术资源保护和开发的重要载体和发展平台,从而使民间艺术资源结合大学生群体的力量,在传承和保护上迈出重大一步,这是一种公共艺术教育和非遗保护两层面的双赢之举。
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艺术教育课堂是传统艺术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要发展阵地,把地域性艺术资源运用于公共艺术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技法实践中,将传统文化资源创造性地转换为新的文化理念和表现手段,这是地方艺术发展和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特色性发展的共同诉求。
地方艺术资源中的民间艺术,传承记载了民族文化的发展演变史,具有信息丰富和文化价值突出的特点,蕴含丰富的美学、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内容,从具体实施层面而言,地方艺术文化资源可按照不同艺术门类的特点,通过如下几条途径融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
第一,民间艺术引入课程教学。民间美术或民间音乐等纯欣赏性的艺术,可以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倾听,感受民间艺术的特色和魅力。如民间年画、农民画、剪纸、泥塑等,首先通过田野调查,收集相关作品丰富的图片资料及民间艺人访谈的视频资料,制作成课件,结合幻灯片的播放和讲解,让学生直观性地感知民间艺术的审美性、文化性和趣味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间艺术家的平民智慧和审美情趣。
第二,开展民间艺术的专题讲座。请民间艺术家及相关研究专家学者共同举办民间艺术专题讲座。民间艺术家在讲座现场直接展示其手工艺,再现工艺制作的现场,使学生可以近距离接触民间艺术,生动而直观,增强讲座的趣味性,使大学生直接感知民间艺术的发生发展、创作方式及其艺术特质等方面内容,对民间艺术有更直观的感知。相关研究专家和学者可以就现场的艺术作品,为学生展开民间艺术相关文化学术价值的理论性导入和讲解,提升专题讲座的学术水准。上述二者的巧妙结合,使民间艺术专题讲座既感性直观,又不乏学术理性探索,可以使学生对民间艺术有更全面而深入的认识。
第三,开辟公共艺术教育第三课堂,即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民间艺术的实践基地或民俗博物馆,到第一现场亲自接触、亲身感受各种地方艺术文化,通过与民间艺术大师的近距离接触和交流,了解其艺术创作思想,使学生可以切身体会和领略民间艺术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艺术表现程式。
第四,举办民间艺术文化节。每年或每学期,定期举办民间艺术文化节,通过学校与民间及部分文化部门的合作,邀请个地方富有特色的民间艺术家,包括民间美术、民间舞蹈、民间音乐等多种艺术类型,可以设置多个学生可以与民间艺术家互动的环节,如剪纸、泥塑、面塑、糖人等,让学生亲手参与制作。对学生而言,这种活动的教育意义较为深刻,且影响较为广泛。
(三)除注重本民族地方文化资源的利用,也应该注重其他民族的传统文化资源。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除了注重本土本区域的文化资源,同时应积极关注其他民族的传统文化资源。国外很多大学对于地方艺术资源十分重视,在注重本土本民族的文化同时,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艺术亦高度重视。如美国大学公共艺术课程既体现出对本国本民族的文化艺术的关注,又体现出对其他国家及民族的文化艺术的重视。哈佛大学“文学和艺术”课程中不仅有《美国的文学与美国的环境》,还有诸如《中国古代艺术和宗教》、《日本古迹》、《非洲艺术中的王权与神话》;哥伦比亚大学开设有《中国唐代绘画》、《南北朝绘画与佛教》[7]等。因此,在整合本土艺术资源的同时,亦应重视对其他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借鉴和引入,丰富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学内容,充实公共艺术教育的课堂教学,以多元化的公共艺术教育形式,构建出具有区域性兼特色性的教育体系。
随着中国大学教育理念的转变,即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就公共艺术教育的性质而言,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民间艺术是中国的基因,是文化传承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以其朴实、本真的特点呈现出独特魅力,是高校大学生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民间艺术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整合地方民间艺术资源,积极融入地方高校普通公共艺术教育,丰富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资源,构建公共艺术教育的区域性特色教学体系,这是一种双赢举措。一方面推动中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使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得以合理利用,改变其濒危的现状,使其文化性和教育价值得以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沈致隆.哈佛大学和MIT的人文艺术教育及其哲学思想[J].高等教育研究,1999,2.
[2]叶朗.北京大学艺术教育的传统[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
[3]方惠坚、张思敬主编.清华大学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134-135.
[5]2015年举办第四届,2012年举办第三届,2009年举办第二届,2006年举办第一届.
[6]李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与启示.2006年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我国经济随着当前的大好形势在不断地发展,高校的发展也是紧跟着国家发展的进程,艺术教育向着大众化迈进,使高校的艺术教育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的双重刺激。传统的艺术管理模式很难再适应新形势下的艺术教育要求和大众需求,高校的艺术教育模式要及时的更新优化,以适应新时期的艺术教育发展需求。教育理念要科学、合理,思想要先进,遵守高校教育的统一要求,实现艺术教育的主体目标,最终确立合理、有序、切实可行的特色艺术教育管理体制,促进高校艺术教育发挥积极的社会实用性作用。
政府以及大众都越来越重视艺术教育。首先艺术教育作为一种健康教育,能够满足当前学生学艺术的需求,然后艺术教育的发展方针越来越具体化,能够充分体现艺术教育的独特性。艺术教育管理注重道德文化素质以及科学素质,管理方向包括课内外艺术教育活动,校园艺术氛围建设。管理理念是因地制宜,方针切实可靠、时效性强,遵守传播和提高结合、课内外结合、实践与学习结合的基本原则。并且注重现代化建设,包括教育管理网络化建设、电子设备辅助监管等。
艺术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在此期间,高校管理艺术教育的方式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比如,大多数高校的管理者能够对艺术教育的意义进行深入的探析,进而提高了高校整体重视艺术教育的程度,能够形成规范、统一的教育体系;建设了综合的管理体制,并且设立相应的职责部门,对管理工作进行了合理的分工管理,管理秩序稳定,能够有效的提高管理效率,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政府加大了对艺术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并且注重资金的合理分配,使资金的获取和支出能够得到保障。不过,在管理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一些校领导没能加强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导致教师的热情也不高,真正的教学方式依旧沿用了传统的模式;衡量对学生的管理尺度不准确,教育和管理不协调,甚至出现脱节的现象。所以,通过以上可以看出,我国的艺术教育管理体制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需要不断的解决管理中的问题,促进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艺术教育能够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进度,高校在进行教育管理优化时要注重体制化的重要性,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逐渐完善体制化的建设。想要建设好体制化管理模式,就要从建设教育管理体制、行政控制体制、教学研究体制、审核评估体制、师资团队组建体制、配置奖罚体制、学生管制体制、资金控制体制、综合质量监控体制,应该加强艺术教育管理力度,加强行政单位的执行力度,使高校的艺术教育处于一个良好的环境之中。
体制化首先需要建立健全领导机构,明确发展目标,统一管理资源,对教育管理进行合理的规划,促进教育水平的提高;然后建立各个职能部门,以提高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推动高校健康稳定发展;最后搭建教辅部门,即辅助教学管理工作,是各部门之间沟通的桥梁。高校的各个部门、机构相互借鉴、相互协调,共同为高校的艺术教育管理作出贡献。
人类社会的进步来源于创新,教育事业也是如此,只有不断地提高创新意识,才能促进教育水平的不断升级。高校进行艺术教育应该尽快进入到创新理念中,建设有特色、可持续、高价值的艺术教育理念。创新主要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充分结合区域文化和特色学科优势、历史资源和现实艺术优势,实现特色教育管理模式的建立;二是建设特色的高校艺术课程,取缔不合理的学科设置,加强创新教育在课程中的融合力度,进而获取艺术教育持续发展力。
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是优化高校艺术管理方法不可缺少的部分,通过实行激励制度,能够有效的提高管理者及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主动的发起并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来,有利于创新性管理模式的发展。管理者和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人员,其积极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将直接影响艺术教育的管理效果;学生作为教育的接受者,是教育效果的主要体现因素。对于表现优秀的管理者、教师以及学生,给与精神及物质上的支持,这也是对其能力的一种肯定,所以,高校必须通过合理的激励制度来进一步推动艺术教育向着规范、科学的方向发展,确保并提高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合理的教学审核制度能够有效的推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和管理工作的能力,而完善考核制度的关键是确保监督和审查的有效实行,这是考核制度起作用的基本条件;另外,建立有效的审核评估制度,能够客观的反映教育的现状,并积累经验,对后续的教育管理工作起到科学的借鉴作用;最后,有效的运用审核及评估结果,采取多样化手段,奖励先进,激励后进,使艺术教育在高校中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
新形势对艺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促使高校去提高自身的师资力量,我们要为管理注入新思路、新科技、新秩序和新方式以激发创造能力,完善艺术教育管理体制。高校要注重师资力量的培养,建立合理的培训体制,使师资队伍变的高层次、高素质。师资队伍组建时,要考虑到年龄和资历的差异,使教师队伍中包括资深老教师、杰出中年教师、优秀青年教师等,提高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性。
先进的科研项目可以有效的提高艺术教育管理在高校中的作用,在对艺术教育进行管理时,应该及时的汇总成就,选拔出优秀的科研作品,利用科研作品提高高校的艺术教育水准以及艺术教育管理模式的科学性。高校要更新教育观念,以科学、平衡的态度来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和相关设备的质量,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负责高校艺术教育管理的部门要充分调动、发动高校艺术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并且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艺术教育模式,加大教育管理的覆盖面积,提升教育管理的重要意义。
日渐增长的艺术教育需求,推进了高校优化教育管理模式的力度。本文分析了我国艺术教育管理的现状和特点,探讨了艺术教育管理的新理念和优化对策。通过这些分析,希望能够促进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有效开展,促使高校艺术教育长远发展,为我国的艺术教育事业贡献笔者的微薄力量。
[1]单兵,万立军,董芫彤.高校艺术教育管理特色研究与优化对策探讨[J].艺术教育,2015(9):123
[2]秦赞.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分析及教学模式探索[D].河北师范大学,2008
当前幼师职业教育,应该是培养社会需要、适销对路的职业人才。民办幼儿园的蓬勃发展需要大批的从事幼儿教学与基层管理服务的人才,而中等职业学校的幼儿英语与艺术教育专业正好能满足幼儿园对这样的职业人才需求。本着服务地方幼儿教育发展,为珠三角地区幼儿园输送合格的幼儿教育与管理人才,我校坚持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依托珠三角地区众多幼儿园的优势,于2006年开办了幼儿英语与艺术教育专业。我们以“幼教理论、英语特长、艺术兼顾 ”为办学特色,立足现实,科学发展;面向市场,质量取胜。该专业遵循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突出中职特色、体现技能性,从语言知识、授课理论、授课技能、教育心理学、性情品格塑造等方面全方位塑造“专业”的幼儿英语与艺术教育人才。我们将根据市场的需求,以多快好省的方式尽力培养出具有四心(童心、专心、乐心、爱心)的幼儿教育人才。
我校幼师的幼教教学质量过硬,学生具有新颖的幼儿英语教学技能特长和较好艺术修养,学校重视以就业为导向指导教学、实习,因此,培养出的素质优良毕业生得到了实习幼儿园的好评。通过两年来的合作教育实践表明,广泛开展校园合作是促进幼师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对我校幼儿英语与艺术教育专业做大做强有着重大的意义。
校园合作办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学校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以实训生的身份到幼儿园进行经常性的实习和技能训练。学校必须重视校内实训场所的建设,必须拥有一定的幼儿英语与艺术教育专业的模拟实训室,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但学校不可能拥有幼儿园的全部设施,学生在校内模拟实训室也不可能面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幼儿,真切感受幼儿园工作的气氛。良好的校园合作关系有利于弥补学校实训场地的不足,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场所。
在与广州地区的幼儿园合作办学的过程中,我校与幼儿园采取“长、短”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形式多样的幼儿园实训实习。半岛官方体育短期实习包括幼儿园保育技能训练和短期带班。我校与幼儿园联系,组织安排一年级的学生到幼儿园参观,通过参观和教学活动的观摩,学生对幼儿园有了初步的了解也掌握了一些感性的幼儿教育技能。学校放假期间,我校可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进行短期实训。这既可缓解幼儿园人手暂时不足,又可使学生积累幼儿园实际工作经验。长期实习让学生在毕业前在幼儿园进行为期较长的顶岗实习。幼儿园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特长,灵活、合理地安排学生在不同的班级实习。在实习前,学校要求学生办理好有关的顶岗实习手续,取得家长的同意和支持。
学生毕业前的幼儿园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教学环节的至关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学生在幼儿园是否学有所得,关系到学生是否安于、乐于平凡而又高尚的幼儿教育,从而顺利、圆满完成实习任务,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
实习生的管理工作核心问题是如何调动全体实习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问题。学生实习工作动力的激发,有赖于学校和幼儿园的共同努力。首先,要理解实习生的双重身份,实习生既是学生又是幼儿园的实习生。学校与幼儿园达成共识,一方面要对实习生进行严格的纪律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树立高度的责任感,以确保幼儿健康安全和幼儿园教育质量不受影响,另一方面,对他们的锻炼培训应该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允许学生犯小错误。学生在开始实习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幼儿园与学校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学生的“合理错误”应酌情处理,对学生的进步和良好表现给以鼓励,让她们在不断学习和摸索中成熟,成长。
幼儿英语与艺术教育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专业教师除了应掌握一定的专业基本理论之外,还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良好的校园合作关系有利于教师深入幼儿园教学第一线,及时了解、掌握幼儿园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的信息,同时也有效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和实战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专业教学。为此,我校专业教师先后多次带学生赴幼儿园观摩、调研和参加幼儿园的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大大丰富了专业老师的实践经验,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教学技能。
专业教学质量与专业课程设置是紧密相连,息息相关的。校园合作是学校专业人才供给与幼儿园专业人才需求的有机统一。学校的“加工成品”是专业人才,幼儿园是“最终用户”、是“上帝”。幼儿英语与艺术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听取幼儿园的意见来科学设置。这样,专业教学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我校教师与幼儿园专业人士反复讨论,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作出了适当的调整,开设了《做游戏,学英语》、《洪恩巴迪英语》、《清华幼儿英语师资培训》、《趣味简笔画》等课程,受到学生们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