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小编 浏览: 日期:2024-04-22
民生是发展的起点和落脚点,抓民生也是抓发展。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注重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下功夫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加速建设全省民生幸福首善地,太原入选“202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春节期间,在中国铁建电气化局第二分公司太原轨道交通1号线项目部,韩晓飞和他的工友们依旧没有停下手中的活计。“1号线公里需要在短期内完工。电缆输送的电压主要是给信号机、转辙机等送电,一点也马虎不得。”韩晓飞说。
“洞通”“轨通”“电通”……1号线的建设,向着年底开通运营的目标不断迈进。太原地铁连线成网,将迅速拉大城市框架,全面拓宽发展空间。为加快构建“一核两翼多板块”城镇发展格局,我市加快推动城市发展空间向南北延伸、东西拓展,滨河西路南延、泥向线等一大批重点工程相继完工,蒙山大街西延正加速推进,摄乐街西延纳入今年施工计划……高品质宜居城市的底色更靓、成色更足。
既有大刀阔斧,更有“绣花”功夫,一批市政道路、排水防涝、污水处理、集中供热扩容等工程相继实施。去年完成滨秀园等20座泵站、大黑水河泵站等7项工程;加快实施东山过境辅路等17项工程;按照适度超前原则,新谋划了新兰路改造、龙城污水处理厂新建等14项工程;阳曲热源厂于去年10月20日点火运行,新增供热能力2000万平方米。
在胜利桥西,兴华街雨水泵站马不停蹄地加快建设。作为我市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去年实施的兴华街周边排水系统及道路提标改造工程,涉及多个重要排水系统,使雨水泵站、调蓄池及雨水方涵实现联动运行,完善雨水抽排、超期雨水削峰、防洪减涝、雨水污染控制等功能,同步对兴华街上游和下游管道存在淤积、卡点、堵点的局部节点进行全面整治。“如果8台泵全部开启,泵站每秒可抽排20立方米的雨水进汾河,抽排不及的雨水将进入调蓄池。”市城乡管理局市政建管中心兴华街项目负责人牛瑞皓介绍,“雨水泵站今年汛期前投运后,将彻底解决兴华街周边雨季积水问题。”
修建“小微公园”、治理内涝顽疾、半岛官方体育改造老旧小区……随着一项项“美丽工程”的实施,市民在家门口、于细微处感受着太原这座城市的温度,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去年,我市建成内涝安全预警监测系统,在市区低洼路段、车辆下穿通道等8类场景、690处点位,安装监控和水位传感器等物联感知设备,城市防汛有了“智慧大脑”;老旧小区改造共开工680个小区、开工率115%,开工小区数和开工率均超额完成任务;春节假期,全市各公园共接待游客251万人次,公园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为缓解“停车难”问题,通过新建停车位、开放共享车位、增设夜间限时停车位等方式,新建、释放停车位11.3万余个。
灯火璀璨的钟楼街上,五步一景,十步一观,浓郁的红色让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年味。春节假期,钟楼街客流量超过100万人次,同比增长83.52%。随着太原坚定实施城市“双修”战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众多历史风貌街区焕发新生。
2月下旬的一场大雪,让西山变得清新素雅,山峦、树木和建筑物都被白雪装点得格外妖娆,俨然是一幅经典的水墨山水画。开展综合整治以来,西山地区累计治理破坏面1万余亩,造林绿化近20万亩,林木覆盖率由不足20%提升至86%以上,实现了从满目疮痍到“郁郁苍苍三十里”的华丽转身。
降雪也给水质监测带来不小的影响。雪后的路上结了暗冰,没法开车,来自太原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的水质监测员曹檬檬和赵鑫只能小心地往岸边走。在汾河出山口的上兰村,河水流速快,一般不封冻,但这里寒风刺骨,手冻得发麻,两人已经习惯了这样的作业环境,甩桶、拉桶、提水一气呵成。“有一些自动监测站设备难以处理的项目,像重金属等指标的监测较为复杂,就只能通过人工采样送到实验室去分析。”曹檬檬表示。分布在汾河太原段各断面及水库的采样点有20多个,监测中心的16名水质监测员,两两一组,每个月都要仔细抽检一遍。
采样结束后,两人习惯性地拿起手机,拍起雪后的汾河。“现在的水质是越来越好了,经常能拍到河里各种各样的鸟类,作为一线工作者,更能切身感受到身边环境的变化。”曹檬檬说,“你看,这是我在温南社国考断面采样的时候拍的一只白鹭,可以清晰地看到倒影,说明水质变得清澈了。”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6个地表水国考断面均为优良水体,优良率连续两年达到100%。
晋阳湖水系连通节点工程基本完工,水源置换关井压采成效显著,三晋名泉晋祠泉实现初流……在晋源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该区提出,今年继续加强晋祠周边补水体系建设,启动实施晋祠泉复流配套水利工程,力争晋祠泉早日实现稳定复流。据统计,在2022年完成压采2000万吨地下水任务基础上,2023年我市再压采2600万吨。
“现在经常能看到雪后的西山,半岛官方体育这在雪后湿度大、能见度低的情况下,颇为难得。”家住南中环桥西阳光汾河湾的贺女士深有感触地说。过去的一年,我市实施扬尘污染、工业污染、燃煤污染、运输污染四大治理工程,提高科技治污能力,推动空气质量持续稳定好转:市区空气质量综合污染指数为4.95,同比下降2.8%,为2019年以来“四连降”,历史性降至5.0以下,为2013年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好水平;PM2.5浓度为41微克每立方米,下降6.8%,改善幅度高于全省2.6%的平均水平。
春节期间,很多回到家乡的人发现,太原河流变清了,蓝天增多了,空气更加清新,公园、绿地就在身边……城乡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高,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让人们的乡愁有了寄托,幸福感满满。
获得技能大赛第一名的那天,任敬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句话:踏踏实实用心做好每件事,是我在山西大众高级技工学校学到的最高技能。在卫校学习口腔医学的她,通过专业培训,成为并州技术能手。
像任敬一样,如今在太原,社会各类从业人员可以便捷地获取培训资源,从而提升技能水平、获得职业认证、评上技能等级,获得更宽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就业、上学、养老、吃饭、看病等,是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生活日常,承载着每一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把民生愿景打造成幸福实景,我市提升民生服务供给水平,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2023年以来,我市聚焦“均衡”,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加快学校建设,从源头上缓解教育资源“东重西轻,南强北弱”的问题。在市级层面,重点加快推进新建、续建项目,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同时布局新校建设项目,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市属5所公办中小学共提供学位11640个。
过去的一年,我市加快推进“百馆兴体”工程,完成市体校加固改造工程后续收尾工作,建成老军营全民健身中心,推动府东街全民健身中心开工建设、和平南路全民健身中心和王村南街全民健身中心立项办理;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工程,建成体育公园2个,铺设健身步道87.683公里,建成社会足球场52块,完成乡镇(街道)器材补短板24处,配置143套室外健身路径;在全市范围建成100块惠民篮球场……社区15分钟健身圈建设得更加贴近群众、更加方便实用。
过去的一年,太原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特别是以示范项目为牵引,统筹实施22项重点任务、53个建设项目,全面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2月7日,太原市电子健康卡正式首发,标志着我市开启了“一人一码、一码通用”的扫码就诊新时代。同时,全市现有184个名医工作室和59个名中医工作室,分布在全市31所医疗卫生机构,让市民在家门口享受高水平医疗服务。
服务好“一老一小”,就是解决好最大的民生问题。我市优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项目,为0岁至6岁儿童提供规范化、有质量的健康管理服务……而今,居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托养照护、康养护理半岛官方体育、配餐送餐、文化娱乐等“一站式”养老服务。
不断织密织牢民生“兜底网”,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一项项民生工程的实施,勾勒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民生画卷,弱有所扶、劳有所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绘就太原人幸福生活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