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小编 浏览: 日期:2024-05-09
近日,记者从青岛市教育局获悉半岛官方体育,为着力办成一批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青岛市教育局在全市启动新校高位发展行动,到2024年,全市新建并投入使用中小学不少于100所。目前,94所新建学校均实现高起点办学,其中,31所采用“一长多校”办学模式,66所参与集团化办学。市区教育“南强北弱”“西强东弱”的现象正在得到改变。
多部门联合制定《关于新校高位发展行动的指导意见》。10个区(市)结合区域实际,制订区域实施方案,组建新校建设专班,半岛官方体育专班成员由区(市)教体局领导、拟任校长等组成,专班成员全程参与新校规划建设。
市南区把新校高位发展上升到区域战略,结合“西提东优”以及城市更新建设计划,正在进行新一轮专项规划修编,不断保障学位供给,优化设施布局结构。
市北区建立“一校一专班”,将问题交办与跟踪督查相结合,实现了2023年高位开办中央商务区实验学校、育新小学、同德小学3所学校的目标。
每一所新校力争开办后2~3年达到智慧校园示范校建设标准,以信息化赋能新校高位发展。
崂山区出台《崂山教育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教育数字化赋能新校高位提质。
即墨区新校在校园设计、内设配备等方面均按省标甚至高于省最高标准。新建岘山中学校园面积高于三类省标,将VR海洋馆等科技元素融入校园。
建立教师适度超前配备机制,在新校开办前1年配备校长及筹备管理团队,开办前2个月配齐教师。具有区(市)级及以上荣誉称号或教学成果的骨干教师(班主任)比例不低于三分之一。建立揭榜挂帅机制,遴选优秀校长。
崂山区协调合作办学的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分别选派博士校长管理团队从新校规划阶段便进驻筹备,将校长办学理念贯穿于新校建设发展的全链条全过程。
西海岸新区每年将引进的优秀公费师范生、“双一流”重点院校优秀毕业生,优先安排到新建校。
组建青岛市高位发展校联盟,邀请教育专家、名师名校长等定期开展教育教学专题培训,每年1~2期。发挥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指导作用,建立区(市)教研员包靠指导机制。
李沧区压实教研员每周3天“沉浸式”包靠指导机制,定期到新建校讲授示范课,开展听评课,2023年开展新建校专题教学调研30余次,听评课120余节。
平度市对新建校实施“1+3”教研工程。每次教研围绕1个主题,组织市级教研、集团化教研和校本教研三级教研活动。今年共举行公开课62节,进行典型经验交流90次,指导集备27次。4所试点校累计106人次在各类比赛中获奖。
指导新校做到“一校一案”,制订特色办学方案,找准工作着力点,推进特色办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落实“每校一品牌、每月一主题、每生一社团”工作模式。
市南区探索新建校开发特色课程,为学校各项发展和品牌建设注入新思路。澳门路小学探索基于“海浪花”特色课程建设的实施策略和教学策略,凸显学科结构性突破的优势,整合课时、创新教法、彰显特色、提升能力。
胶州市在“尚善尚美”德育品牌的引领下,积极指导新校制订具有特色的办学方案,实现“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
构建家庭、学校、社区、网络、心理“五位一体”的全环境育人机制。落实“三个一”要求,即筹建初期组织社区调研、筹建阶段组织家校社恳谈、开办前期组织探校活动分别不少于1次。
市北区开展“开放办学育见市北”教育成果展示进社区专项行动,新建校在开学前纷纷开放校园,架起家校社之间密切沟通的桥梁。
胶州市新校在社区内建立家庭教育服务站,邀请社区家长及居民代表亲临实地参观与审查,征求建议和意见,以推动学校的不断优化和发展。
探索办学模式改革创新,新校提前以融合或聚合方式加入优质教育集团,探索“一长多校”办学模式,跨区(市)加入优质教育集团,与高校、科研院所、市级实验学校教育集团核心校、社会专业团体等结对共建,全面释放学校办学活力。
李沧区通过开展寻标对标、引进优质资源、“量身定制”教育集团等举措,不断探索新校开办的“李沧路径”。青岛二中附属李沧学校、青岛实验初中李沧分校带动李沧东部教育品质提升,青岛五十八中附属初中为李沧中部再添教育新高地。
城阳区19所已落地办学的新校全部加入优质教育集团。其中,5所采取“一长两校”紧密型合作办学,11所引入国内知名优质教育资源托管,3所聚合型教育集团。
莱西市已提前将黄海路中学、珠海路小学纳入弘博教育集团,推动实现一体化办学。